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六一儿童节 >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

作者: 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一

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

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

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

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

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一)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

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

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二)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

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载人航天。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法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工程命名为“921”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发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四)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

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

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

也标志着中国经历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九)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

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

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

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省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一)中国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100所大桥中,

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114座、109座,中国分别有59座、34座;

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49座、37座,中国分别占据39座、29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

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二)中国路。从起步到高速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

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

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

般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2020年将达15万公里;

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

(三)中国车。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

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涉及的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了84。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综合。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高颜值、高速度。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四)中国港。2018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

—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而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上海港40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

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中国网。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

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1亿人,

全球第一。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2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购物、吃饭、加油甚至在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追赶,3g突破,4g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

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

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二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中国医生》,看完后我深受感动。

印象最深刻的是金银潭医院的张院长,他自己得了渐冻症,不顾自己的安危救治病人。有一次,他在开会时候向全体医生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加强防范意识,减少病人的死亡率。”会议结束后,他马不停蹄的去诊治奄奄一息的张先生。张先生的各项指标也曾慢慢变好,可惜他最后还是死了。看到这里我想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在病魔面前也是无能为力。另外一个情节是,金仔的老婆怀孕还生病,金仔同时也住院了,对他们的打击真是雪上加霜,幸亏文主任不顾一切安危,成功的挽救了他们一家人的生命。电影里医生和护士手握“钢枪”,与病魔举行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医生和护士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品质,同时也看见了中国人在危难时刻总是相互团结,一方危难,八方支援,最后___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以后我也要认真学习,把这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用在学习上。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三

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面是博通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新中国史光辉历程党课经典讲稿。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一)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二)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载人航天。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法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工程命名为“921”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发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四)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经历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九)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省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一)中国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100所大桥中,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114座、109座,中国分别有59座、34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49座、37座,中国分别占据39座、29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二)中国路。从起步到高速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

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2020年将达15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

(三)中国车。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涉及的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了84%。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综合。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高颜值、高速度。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四)中国港。2018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而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上海港40%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中国网。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1亿人,全球第一。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2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购物、吃饭、加油甚至在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追赶,3g突破,4g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四

1、中国共产党的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号召开。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2、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5、十四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大会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代表大会还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十五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1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七大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执政党的不二选择,这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在中央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不仅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体现价值观导向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都必须时刻将“八荣八耻”铭记于心。

9、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两个“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个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两个翻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四个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10、十八届三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11、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五

最新中国餐桌礼仪常识

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当众上香

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执箸巡城

这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平时吃饭都存在的问题,我们总是用筷子在桌子上的菜里面翻来翻去,不知道从哪里下快,一点不在意别人。这种行为是非常的缺乏修养的,也让别人反感。

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四、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五、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六、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一个有风度的人,可千万不要犯下这钟错误。

2页,当前第212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六

有人这样总结,“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是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医生》以医患为什么无法相互理解为出发点,以平视的目光,让公众看到去掉光环、去掉标签、去掉附丽之后的普通医生,试着从他们的经历与付出,去理解他们的艰辛与崇高;从他们的`局限与无力,建立起对医生的正确期待。

理解中国医生,并不是要控诉中国患者。虽然《中国医生》聚焦于医生,但从纪录片的案例和细枝末节,我们也能窥见中国患者的众生相。在中国,难的不只是医生,需要理解的,也不只是医生;除了呼吁患者理解医生外,我们对患者们做得足够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在《中国医生》里的多个案例里,我们看到的是被疾病拖累、拖垮的家庭,实在令人揪心痛心。纪录片中那个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儿子选择强行出院,他并非不孝顺,他花光了积蓄,但他也非尽全力,因为他采访中他谈到,前几年买了房子,刚开了个厂,现在卖厂亏大了。

笔者注意到,纪录片中的案例,但凡孩子患病,家长都是砸锅卖铁、不惜一切,但年迈的父母患病,成年的子女首先权衡的是钱,是生活是否会受影响。就像徐晔医生说的,“有时候可能医术都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网上有很多人指责烧伤患者的儿子。但恐怕谁也无权指责。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生命的繁衍生息常常是建立在牺牲上一代的基础上,然后供给下一代;当上有(不止一个)老、下有(不止一个)小,“救不救”不只是良心问题,还是一个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分配问题。因此,不要一味去指责困境中的人的选择,而不妨思考,人心够不到的地方,制度可以做些什么。纪录片中也透露出太多无解问题:有些病人既没有医保也没有农保,一旦重病就倾家荡产,该怎么提升基础医疗保障覆盖率?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救治,很多家属首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家属千里迢迢地陪护身心俱疲,客观上也造成三甲医院负担过重,门诊医生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也显得奢侈,该如何均衡医疗资源?

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与医生的“医生苦、医生累”,共同指向的是医疗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医生和患者只不过首当其冲,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比如跟付出相比,中国医生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医生的手术费、诊疗费很低,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法体现。医院为了维持“生计”,常常是通过药品和医疗器械创造利润,这就造成了药价虚高,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偏高,没必要的检查太多,由此加剧了“看病贵”。

医生的苦、医生的累是真实的,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焦虑与无助也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做圣人,同样也不能要求患者和家属做圣人,永远通情达理、永远临危不乱、永远笑对苦难。相反,我们要理解人性,要尊重人性的弱点,然后不断通过制度去化解人的难题,让每一个人哪怕遭遇重大疾病,都尽可能地保持尊严和体面。

但体系的调整总是滞后的,当下仍需要医生和患者去承担不尽完善的体系的代价。医生依旧会很累,患者看病还是会觉得“难”和“贵”,此时医生和患者能做的、应做的,就真的是多一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和相互理解了。

___终究会过去,祝愿奋战一线的医生平安归来。但我们对医生的尊崇不应是局限于一时,而是日常;医院对于患者的救治与关怀,也不应只有经济的考量。无论是爱护医生还是怜悯患者,说到底是对人的本质性关怀,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色。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七

ok3w_ads("s005");

刘茉琳

摘要:唐小兵著《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一书从视觉文化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出发,讨论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化的生成、演变、传播,以及在西方语境中的遭遇,以再解读的方式呈现出丰富多彩和鲜活客观的当代中国文化,同时也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指向——“新中国”该如何讲述,体现了唐小兵作为一位海外学者所承受的文化冲突以及自觉的文化责任。

关键词:再解读 视觉文化 新中国

唐小兵的《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2019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英文著作,由原作者翻译为中文出版。书中所谈“视觉文化”指“视觉结构和逻辑(即所谓的“观看之道”)的生产条件和方式”,[1] 强调“富于同情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该书除引言与结语部分,主要分为六个章节,其中第一、第二章主要延续“再解读”方法讨论1950年代至1970年代社会主义视觉文化的创造;
第三章谱系式地讨论从1960年代至1990年代农村电影中女性形象折射的社会文化;
第四章及第六章关注点集中在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环境中;
第五章围绕第五代导演以后的中国当代大片展开讨论。

熟悉唐小兵的读者都会注意到书名中的“再解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重写文学史”的延续以及经典重读的实绩,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化进行了一系列“再解读”。近30年过去,这次的“再解读”围绕“视觉文化”,从媒体方式、制度经验、批评话语等不同侧面展开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描述与讨论。当年的《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是唐小兵组织的不同评论家文章的合集,这一次书中的文章虽然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但也呈现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以及研究视域的长跨度等特点。而将这些内容统摄在一起的,是唐小兵对于视觉文化研究方法论的建构:即以这些文本作为切入点,描述文化产生的条件与过程,讨论与时俱进的文化生产过程,建构一种观察当代文化的方法论。

不容忽视的是,在这方法论背后呈现出一个核心话题——关于“新中国”该如何讲述。这里的“新”并非特指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也指在历史语境中的不断重新讲述;
这里的“新中国”也不仅指1950年代之后全新的文化建设目标,还包括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发展中,文艺作品相关内涵的调整、修正与不断丰富,当然也包括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在市场、文化等多重冲击下对“新中国”的重新描述,以及对西方话语的回应……事实上,在意蕴多重、层次丰富的“再解读”中,唐小兵一直在努力建构一种关于“新中国”的更全面、更科学、更丰富的讲述方式。英文版引言指出这本书的初衷:“通过梳理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创造和积累下来的视觉图像及其范式转化,以此来说明当代中国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及其丰富和多彩性,同时也揭示出西方主流话语中,两个常见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叙事模式的偏狭。”[2] 相较于多年以前的“再解读”,这本书引入了“西方主流话语”的眼光,这自然是这些年来全球化发展中中国当代文化必须面对的语境,也是海外学者在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视角。叶维廉曾经谈到自己“在两个文化的夹缝间,满溢着张力,满溢着战栗,满溢着噩梦,在不同的地方的夹缝间,在风景的夹缝间,在焦虑的夹缝间,永远夹在中间,永远错置错位”。[3] 也许全球化背景下唐小兵这一代学人不至于有这样痛苦的错位感,但在社交媒体喧哗不已的当下,具体情形可能更加复杂,唐小兵的“再解读”也就同时呈现出一位海外华人学者自然要承受的文化冲突,以及自觉选择承担的文化使命。

一、“再解读”之再解读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创造一个既现代又中国的新文化,追求一个能让中国人在世界的舞台上为自己代言的境界,一直就是繁多的革命与改良的种种方案的主要推动力。”[4] 事实上,从晚清时期梁启超提出现代民族、现代国家的概念开始,到现代史上启蒙时期、战争时期的新文学建设,文学艺术一直都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中介。如刘禾所言:“与其说是因为小说、诗歌以及其他文学形式是自我表现的透明工具,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脉搏,不如说是因为阅读、书写以及其他的文学实践,在中国的民族建设及其关于‘现代人想象的/幻想的建构过程中,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中介。”[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关于“新中国”如何讲述成了当代文化艺术的核心要务,十七年文学的文艺作品几乎都在回答这个话题。1993年唐小兵主编出版《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2007年再版)一书,书中收入除唐小兵外,刘禾、黄子平、刘再复、林岗、孟悦、贺桂梅、戴锦华等人的评论文章,对学界普遍认定为左翼文学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如萧红的《生死场》、丁玲的《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现代小说,《白毛女》《千万不要忘记》等现代戏剧,以及《青春之歌》《红旗谱》等电影文本进行“再解读”。其中的“再解读”,一般认为指1990年代最先由海外中國学者实践的,以经典重读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思路。稍宽泛的背景则是1980年代中国学界重写文学史的潮流,将文学史从“非审美性”叙述中解脱出来,呈现被普遍认为是一元化社会思潮时期的文艺作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但不管是强调其中的“政治唯一性”还是呈现文艺创作过程中的“多元复杂性”,本质上都指向作为中介的文艺作品该如何讲述“新中国”的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有赖于公共领域的形成,公共领域的形成有赖于报纸、小说等印刷媒体的发达。后者之所以有如此功用,就在于其可以通过多种叙事缔造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此共同体因其聚拢了民众共同的时空想象而使大家感觉好像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时空体中,享有共同的日常生活。”[6] 关于“新中国”的叙事正是共同体想象诉诸现代文艺的典型例子。《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中对新中国早期农民画以及木刻画创造过程的再解读、对新中国农村电影里一系列农村妇女形象的再解读、又或者对当代中国大片,以及当代中国艺术在国外的遭遇等的思考,这跨世纪的对诸多文化艺术的再解读其实都蕴含在关于“新中国”该如何讲述的框架中,这也正是中国人一百多年来对一个可以与世界平等对话的现代化新中国的期待。在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本的一系列解读中,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我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并非只能用政治意识形态来解读,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单纯政治产品,而是同样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艺术产品,只是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再解读”之“再”这个方法论的概念也代表一种态度,指向辨析文化生产与文化宣传过程的各种或隐或显的条件,以及多种路径的可能性。尽管唐小兵当年组织的“再解读”一直存在着堆砌概念的问题,“小题大做”是方法,同时也可能是过度阐释的陷阱,容易得出“无效”的言不及义的结果,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只能隔了历史的距离来观看已经过去的场景的当代观众来说”,“认识到这幅作品属于一个当时正在建立起来的观看方式,属于一个既有革命意义,同时又是体系化了的再现现实的规则,这个新的观看方式和再现规则自然也就有其政治和艺术上的含义和后果”。[7] 事实上不管是重写文学史,还是再解读,更重要的意义都应该是提出了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方法供人们在时过境迁之后重新认识历史,重新发现具备丰富层次丰满意蕴的历史。当年的“再解读”主要针对中国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的文本,处于一个闭合系统中;
今天的“再解读”处于全球化语境下,与西方对话就成为一个重要途径。但不管是铁板一块的政治话语产物还是丰富多元的文化生产作品,终归都是指向了关于“新中国”的讲述。

二、历时性的“新中国”

在《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中唐小兵言简意赅地指出,从新中国的一系列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新中国”[8]。在这篇名为《在新中国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的文章里,唐小兵围绕不同时期农村妇女题材的电影,通过女性角色在集体空间与个体之间生命轨迹的迁移,通过农村生活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冲击及其演变,通过女性在生命价值、情感追求、个人欲望等话语中的努力、挣扎与痛苦,呈现出“新中国”发展中农村女性的谱系式群像,这群像也成为关于“新中国”的讲述的重要构成。

在关于“新中国的现代化”的讲述中,“农村”一直是重要话题,而对农村问题的认识则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近现代早期的中国革命中“农村”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孙中山)就没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的深远意义”[9]。然而沉寂的乡村其实积蓄着最大的能量,事实上解决了中国农村的问题就真正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毛泽东“早在1926年9月便将农民问题列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革命的命运是由农村决定的”[10]。“中国革命同时也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持续发展的过程。1949年之前,现代化主要是从城市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步扩大到农村地区。”[11] 在《在新中国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一文中谈道,1950年代李双双走出家务事的小圈子参与到社会集体公众事务建设中,从而获得公共身份,符合当时妇女解放的时代话语。李双双积极主动参与公共空间并获得幸福,而别扭难受的是她的丈夫喜旺。到了1980年代,《野山》里的农村妇女桂兰却因为自我意识苏醒后,各种欲望的诉求与农村环境发生冲突而产生痛苦。在《二嫫》中,结合市场经济对落后农村的冲击带来的残酷结果,这种痛苦又进一步深化。到了1990年代的《香魂女》,镜头继续深入私人空间,揭示家庭生活的阴暗。然而从李双双走出家庭,到香二嫂在家庭的痛苦中挣扎,讲述的角度从向外冲调整到向内挖,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头,而是不断地调整、补充与平衡,呈现出新中国50年的历程中,妇女的个体生命在政治话语与个人话语之间的处境。如唐小兵所说,真正的现代化是对日常生活的承认、对平民性的肯定。在时代变迁中,电影对农村妇女的不同讲述正是关于“新中国”的讲述不断回归日常生活、不断贴近平民性的过程,呈现出现代化的话语变迁。

“在李雙双和二嫫之间,横亘着社会主义集体化历史性的兴起和退场……她们实际上是生活在极其不同时代的志趣相投的孪生姐妹。”[12《]李双双》《野山》《二嫫》《香魂女》这些电影本身是一个个作品,唐小兵把这里面的女性角色进行谱系式并置,她们在互相指涉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在历史的长镜头里,唐小兵用“四部农村片里的人物和戏剧冲突,让我们有机会拼组了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叙事,讲述的是从社会高潮到经济改革时期消费主义泛滥的历史性过渡,从另一个层面讲,也可以说是从新中国电影到更当代、范围也更大的中国电影的过渡”[13]。

每个时期的作品都有当时创作者的想象与憧憬,后来的人可能有所补充或修正,也可能对当时的局限性有所克服、超越,在此过程中当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想象。在文章所讨论的最后一部电影——《香魂女》之后,至今又过去了近30年,农村问题、农村妇女问题都呈现出更大的裂痕,如果把这个谱系拉得更长一点,把这个拼贴继续做下去,我们就会看到《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李雪莲、《最爱》里的琴琴……这些角色站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局限在原来的故事中讲述中国。这个拼贴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在时间纵轴上,也会在空间意义上实现拓展、调整与联结。她们共同讲述的这个新故事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延续至当下,可以建构一个有足够包容力的历史叙事。在这个叙事中,生活在新中国的女性们的“欲望”一点一点得到认识与讲述,从对自己在集体空间里生命价值的欲望,到平凡生活中个体生活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填充着一个尊重平凡人的现代国家的讲述。

三、共时性的“新中国”

如果说从农村电影里的女性形象切入是在历时性的谱系关系中讨论关于“新中国”的话语变迁,在《怎样(学会)看一部中国大片》这篇文章中,唐小兵则是用一种共时性的角度讨论中国当代电影,尤其是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以及独立电影在西方的处境,并且重点讨论主旋律大片《建国大业》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当代电影自第五代导演开辟新的电影审美之后,观众们一度对枯燥古板的宣传电影提不起兴致。2009年的《建国大业》,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电影,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主旋律电影面对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建国大业》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调动了200多位电影明星参加拍摄,应该说对于当时的国内电影市场是一次成功的经验,对于主旋律电影的拍摄也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然而,几乎同样的模式在2017年拍摄《建军大业》时却遭遇滑铁卢,可见,2009年《建国大业》的成功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观影大众内心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被电影浪漫化的艺术风格调动,实现了银幕内外的一次集体狂欢。

然而,唐小兵在这篇文章中引入了西方主流话语,使国内读者看到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无远弗届的世界里,《建国大业》这样一部电影给西方(主要是英文媒体世界)带去的冲击绝非许多国内观众想象的“扬我国威”,甚至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看”“能不能看”的问题。西方的傲慢与偏见,中国的骄傲与自尊,这其中的抵牾、反差足以令人震撼。

文章标题中唐小兵用了一个词——“学会”。这本书最初是在美国以英文出版,“学会”的对象主要是西方英文语境下的读者。但在国内以中文出版时,这个“学会”就包含了更多层意思:既是原版西方语境中英文读者群体的“学会”,也是中文语境中中国读者群体的“了解”。西方世界应真正看到中国当代电影、当代艺术,而不是只看到一个政治化的产品,而我们自己也要了解自身关于“新中国”的讲述也许一直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读。

在这篇文章的“看还是不看”一节中,唐小兵指出《建国大业》登陆美国市场伴随而来的是“不安与怀疑”,有人在《建国大业》与《死神来了4》之间犹豫,在“好莱坞提供的刺激还是北京做的宣传”之间迟疑,包括美联社以及西方媒体都给《建国大业》贴上了“政府出资的宣传品”这样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在西方观众的眼中则相当于冷战时期的洗脑。[14] 本来当代电影被作为宣传工具并不值得惊讶,英美电影中的《爱国者》《国王的演讲》《女王》等影片都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2019年,就连天主教都拍了电影《教宗的承继》来宣传自己的新主教,树立天主教在全世界的新形象。国外市场对于《建国大业》这类影片定位上的偏狭、态度上的疏远,甚至一定程度的恐慌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不可否认的是,近十年来迅猛发展的社交媒体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无可比拟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种丰富亦是泥沙俱下的。社交媒体不仅能带来平等对话,也能带来被放大的偏见、歧视与恐慌。《建国大业》在海外社交媒体上遭遇的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典型。《再解读》再版后记中唐小兵补充:“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原则的作品,是振奋人心的政治宣传画,而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极致文本,则是商业广告。政治宣传画号召我们改变自己,而商业广告则承诺着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15] 问题在于,在当下的西方语境中,中国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依然被簡单地视为“政治宣传”,正如唐小兵谈到一位画评家对中国的“审查”制度的关注,“她真正感兴趣的并非中国是什么或者正在变成什么,而是中国不是什么”。[16]对“政治陋习”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对真正的中国艺术的关心。中国除了有“审查”制度,也有真正的“艺术”,这种偏狭与误读才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艺术在国际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说当年的“再解读”是暴露貌似铁板一块的文化场域中的缝隙,今天的“再解读”则揭示了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与世界(主要是英文世界)对话过程中的鸿沟。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的确承载着“新中国”如何讲述这样的核心话题。这部电影的拍摄时机、拍摄模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贺岁片的创作手法,但如果结合其所呈现的内容,会发现其中也体现出“新中国”文艺中常见的集体创作的传统。尽管这部电影在娱乐性上有极大的突破,但其整体上将革命道路浪漫化的艺术处理,虽然能与同一语境的国内观众产生高度共鸣,对于国外观众则显得破碎与晦涩。同时,在如何讲述“新中国”这个问题上,国内学者越是强调这部电影在“中国故事”“中国形象”话语方面的成功,海外的一些人就越恐惧看这部电影会掉入某种“话语陷阱”。同样是面对“新中国”如何讲述,从1950年代至今,当国内普遍认为我们已经挣脱了政治单一性的束缚时,西方语境这个话题依然敏感。全球化的环境里,“新中国”如何讲述已不再是中文世界里的老话题,而是如何与世界对话的新课题。

四、“再解读”能走多远?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人们是透过后视镜看现在。不管是对当年文学艺术的“再解读”,还是对当下视觉文化的“再解读”,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下,更有信心地走向未来。

《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中刘再复曾引刘禾所言“五四以来被称为‘现代文学的东西其实是一种民族国家文学”,指出“它的确点破了现代文学的一个甩不掉的‘民族国家情结,这几乎是一个‘死结”。[17] 笔者以为“民族国家”是情结,但不一定是“死结”,也可能是“活扣”,是可以一直修正、调整、补充的活扣。在过去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国家、民族是整个世界的关键词,甚至是通过战争、对抗、暴力的手段不断变得清晰,比如“中华民族的轮廓正是在与日本和欧洲列强的对抗中变得清晰起来的”[18]。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国家新生、社会改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这些都是一个社会不可能回避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中国文化则是一个意蕴极其丰富的场域,“再解读”作为一种方法携带着文化考古学的意义,一层层挖掘出意蕴丰厚的生产过程,也抽丝剥茧地分辨出不同语境中对“新中国”这一核心话语的讲述。

后革命时代里,误解、偏见、漠视甚至敌意仍然处处存在,全球化绝不仅仅是一种经贸格局,同时也是建立在价值判断与想象建构中的一种人类愿景。在这个语境中,永远处于巴比塔的困境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政治环境、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以及切身利益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对于任何一种当代文化,人们都会产生纷纭复杂甚至完全相反的认识、理解与判断,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代表对于其中明显的误解、偏狭与歧视可以一带而过或者视而不见。“把中国想象为只有政治性和意识到中国自身也有其复杂的政治,这两种思考方法之间不啻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把中国隶属于西方意识领域的固有之道,而后者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19] 突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超越那种“认为自身所属文化在左右众多文明构成的多元世界中拥有无可比拟之优越性”的狭隘立场,是所有民族文化都应努力实现的[20],而关于“新中国”如何讲述这个话题不该因为它天然的“政治属性”就过于简单粗疏地漠视甚至否认,相反,只有真正把这个话题想清楚了,写清楚了,传递清楚了,才能走向一百年来的愿景: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相关热词搜索: 新中国 讲述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八

身边有几个医生朋友,平日里聚会总聚不齐,问起他们的工作感受,一个字“累”。

第三方机构做的一个调研《2019医师幸福感指数研究报告》,在“中国医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提及率%”这一选项上,“超负荷工作量使得医师身心俱疲”是提及率最高的问题。而就“工作量大、强度高”这一指标,认为“基本符合+100%符合的医师占比60.8%,接近2/3的医师同意这种观点,医师工作量大、强度高是一种行业共识。

数字若显得无感,《中国医生》的实况拍摄就让人看得真切。

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医院心脑血管绿色通道的发起者。心脑血管病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紧急,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残乃至致死,很多大型医院为此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所谓的绿色通道,按纪录片中的说法,要像军队一样的,要做到24小时全天候,所有医生链条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争分夺秒去抢救患者。

医院的绿色通道是朱良付发起的,所以刚开始每次急诊,不管凌晨几点,他都亲自来。一台又一台的手术,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而有时下班匆匆回家吃了饭,接到急诊室电话又立即往医院赶。主管护士对着镜头说道,“有一天朱主任的病人做到夜晚12点,还有16台造影,做到凌晨5点,他们才休息。”继而她又感慨了一下:“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实在是没有一点生活的乐趣,没有生活质量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办法管。”

24小时随叫随到、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是很多医生的工作状态。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同样是全年无休、全天无休。纪录片拍摄他的那一天,他连做了三台手术,17个小时。17个小时得像雕塑一样站着,全神贯注地进行精密的手术。王东进说,“心脏外科就是得身体最好,身体不好的,站台站不住的就被淘汰掉了。”而他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曾经痛到得戴着颈托才能上手术台,而因长期站立他腿部静脉曲张,得常年穿着弹力袜。

那么医生自个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劳累的?朱良付的话特别令人触动。他说,“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我现在44岁,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担心自己“过劳死”,又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死、不敢死”——医生的劳累、付出、担当和牺牲,可见一斑。

要成为一个中国医生需要大量的付出,本科5年,研究生3年,博士至少也3年,整整11年;而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往往又需要10余年时间。熬到了主任医师,能力越大,承担得也越多,很多中壮年的医生自己也有一身“职业病”,他们“怕死”,但“不敢死”。

除了身体上的疲倦,医生的累也体现在心累。医患矛盾紧张,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伤害。

纪录片一开始是朱良付对着镜头无奈、沮丧又不解地说,“曾经有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说我把他家老爷子给害死了。我跟那个老爷子我们在病区里关系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注(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但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大夫,那个老太太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我近来高血压了,你再给我看看’,但是不耽误她投诉你。”

所以纪录片才有这么一幕,一次急救手术前,朱良付先用手机录下与患者家属的对话,确保他们知道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曾说,他每个月会收到几百封来自中国医生的邮件,其中最常提到的主题是医患关系紧张。“我确信,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担心。”

医生如此辛苦却还得忧心自己的安全,这怎么看都匪夷所思。但它切切实实正在发生。

有关新中国成立手抄报九

应该感谢组织同学们观看《创新中国》这部片子。之前,虽然听到很多有关创新重要性的.讲述,但因为工作的惯性,我对于创新的关注是嘴上说说,实际很少主动去了解。现在观看了片子之后,我有很大的震撼,无论是量子科技的运用,还是利用蚊子本身减少疟疾的发病,以及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我无不为中国的进步欢呼,无不为科技的发展点赞。在影片中,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创新背后科技带头人和团队历经艰辛、排除万难、呕心沥血、砥砺前行的感人事迹。这些感人事迹给了我3点启示:

一是创新需要别人说不可能我要试一试的勇气。当人们说这件事不可能完成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想?既然很多人都说不行,那就真的不行,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说不行。别人说不行,可能真的行不通,或者难度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最起码,之前的我就会这么想。但在看了给蚊子打针的介绍后,我改变了看法。别人说不可能的时候,是因为他的眼界、工作水平决定了他认为不可能。现在我认为,只有理论上有可能的事情,作为科技工作者,都应该去尝试,特别是自己的研究范畴,更应该大胆尝试。

二是创新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影片中,我发现,创新都是需要科技工作者少则投入几年,多则投入十几年,并且在此过程中,你得承受别人不认可的寂寞境况,乃至冷嘲热讽。看了盐碱地上种粮食,一个南方人独自在北方,就是为了找到把盐碱地变田地的办法,试了各种办法,终于在十几年后获得成功。十几年,整天奔波在田间地头,乡下海边,没有高楼大厦和美景,如果没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我想,很多人肯定在中途就放弃了。

三是创新需要失败上千次也要坚持的恒心。创新是一件在无数失败中不断总结不断失败又不断总结的工作。我们熟悉的电灯的发明就是上千次失败后的成果。当然,恒心不是指知道错了还要一条路走到底,应该是在失败时及时吸取教训,直至找到成功路径的过程。创新者如果没有恒心,就如同一个浮躁的小孩,捡一样东西的同时又丢一样东西,不会真正取得成功。

看完片子,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创新会不会像经济发展一样,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如果有的话,我认为可以是这样表述创新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的重视有着密切的正相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家的重视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从望其项背到紧紧追赶,有些领域并驾齐驱,个别领域开始超越,但在一些投入大、研究时间长的领域我们还是落后的,还需要奋起直追。

在片中,我发现我们的创新大部分是应用型的创新,真正在基础领域的创新几乎没有。让我们感到自豪的量子研究领域,它的基础理论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来自于别的国家。这是不是反映了我们创新中的一个巨大的短板基础理论的创新。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只有做到了基础理论的创新,才能称之为强国,正如十九世纪的英国和二十世纪的美国。而基础理论的创新离不开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引导和重视。因此,要实现创新强国,就要有强大的教育支撑。

相关推荐

最新新中国发展史演讲稿范文范本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

有关新中国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精选信访材料案例范文范本(二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信访材料案例范文范本(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

信访干部述职述廉报告范本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

精选新中国成立手抄报如何写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新员工述职报告范本(七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

有关新员工述职报告(九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最新新员工述职报告怎么写(四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

2023年新员工试用期自我评价(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